请问棉花轮纹斑病传播途径有哪些?

2024-09-22 13:56

黄瓜灰霉病是一种广泛分布的病害,尤其在保护地和露地黄瓜上较为常见。该病害严重时,可导致减产20~30%,并在病部产生霉状物。灰葡萄孢是引起黄瓜灰霉病的病原,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其有性态为富克尔核盘菌,属于子囊菌亚门真菌。

病原菌以菌丝、分生孢子或菌核的形式在病残植株上越冬或越夏。在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体和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后,通过气流、雨水、露水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病原菌从寄主伤口或衰老的器官及枯死的组织上侵入,花瓣和叶片尖端坏死部分易被侵染。病原菌侵入后迅速蔓延扩展,并在病部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后期病菌产生菌丝和菌核越冬。

病原菌发育适温为10~23℃,最佳温度为20℃左右,相对湿度需持续在90%以上。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为18~23℃,湿度为90%以上。通常在阴雨天和气温不高的条件下,病害多发且严重。光照不足、空气湿度大、不通风的环境也有利于病害的蔓延。在北方地区,从12月到翌年5月,气温20℃左右,相对湿度持续在90%以上的多湿状态下,病害易流行。露地主要在春、秋季发生。

黄瓜灰霉病的防治策略包括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农业防治方面,应加强栽培管理,避免阴雨天浇水,防止大水漫灌,晴天应在上午浇水。及时清除病残体,发病后适时摘除病花、病叶、病果,集中深埋或销毁。保护地可采取提高棚室夜间温度、增加白天通风时间等措施降低棚内湿度和结露持续时间,达到控病的目的。药剂防治方面,可在发病初期喷洒50%灭霉灵可湿性粉剂900倍液,或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65%硫菌、霉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药剂,每667m2喷药液50~60L,每隔7~10天防治1次,共喷施2~3次。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