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结节性皮肤病是由一种痘病毒引起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传染病,不是人畜共患病,不感染人,只感染牛。该病通过吸血昆虫传播,引起牛机体消瘦、产奶量下降、母牛流产、公牛不育、皮张损坏等,严重时导致死亡。发病率在5%—45%之间,死亡率通常低于10%。
感染牛只最初表现为体温升高(40℃以上并持续高烧不退),随着病毒在上皮细胞中大量复制导致细胞破碎,炎症反应加剧,皮肤和内脏黏膜表面会出现丘疹,严重发病牛只丘疹会覆盖身体超过50%的皮肤,这些丘疹随后会变成结节状突起,呈疙瘩样,后期这些疙瘩形成水泡,水泡破溃形成结痂,皮张被永久性破坏。同时发生本病的牛只还可能继发一些疾病,奶牛感染后会对奶产量有影响,对养牛业造成一定危害。
导致病牛消瘦,奶牛的产奶量下降,牛皮鞣制以后在发病结节处还会有空洞或者凹陷。可以说一旦牛得了这种病,其价值就急剧下降,对于养殖户是极大的打击。牛结节性皮肤病也较牛个大皮肤病或者是牛结节疹,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必须通报的动物疫病。该病的感染率为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八十五,病死率为百分之十。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临床症状包括持续发热,伴有流泪、流鼻涕和产奶量下降。浅表淋巴结严重肿大,四肢依赖性组织水肿。出现边界清晰的皮肤结节,尤其在头部、颈部、乳和部。口咽、会厌、舌和整个消化道黏膜都有痘性病变。病牛的皮肤表面出现大量的疙瘩样的结节,体温升高到四十度以上,消瘦,产奶量突然间变可以降低一半,同时还会引起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炎,被感染的牛四肢因患滑膜炎和腱鞘炎而引起跛行;患病的母畜会流产,流产胎儿被结节性小瘤包裹,病发子宫内膜炎;公牛暂时或永久不育;皮张鞣制后具有凹陷或孔洞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给养牛业造成极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