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鱼苗放养时期,气泡病是导致放养鱼苗大批死亡的元凶之一。该病用肉眼就能诊断:鱼的体表(包括鳍条)或肠道内聚集了许多小气泡,使鱼体失去平衡。对鱼苗的危害最大,常可导致鱼苗的大批甚至全部死亡,而对鱼种和成鱼的威胁较小。
气泡病的发生原因是池水中的溶解氧、甲烷、硫化氢、氨或氮气等气体过于饱和。这些气体会通过鳃、皮肤渗入鱼体血管,使血液中的气体过于饱和,导致气体游离形成气泡,堵塞血液流动;或鱼苗误吞小气泡,在肠内聚集成气泡造成肠阻;或在鳍条、鳃和皮肤上附着气泡,影响游动摄食能力。
诱发气泡病的主要因素包括:水体太浅、阳光照射强烈使气体过饱和;水体过肥、藻类光合作用强;池底腐殖质多、水温高产生大量氨、硫化氢等气体。水泥池壁易附着气泡,日光照射时放养水花鱼苗极易发病。含氮过饱和的地下水直接入池或运输中人工送气过多也会引发该病。
防治措施:
1.苗种池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基肥,用量适当。
2.浅水肥池应先加注新水稀释气体浓度后再放苗。
3.放苗时间宜在傍晚,避免上午10:00至下午3:00放苗。必要时搭棚遮荫。
4.注意水源质量,控制施肥投饲量,保持水质稳定。
5.泼洒微生物水质改良剂调节藻相平衡和水质状况。
6.发病时立即泼洒食盐水(5克/立方米),减轻后大量换水。
7.鱼种或成鱼发病可转移至微流水暂养。
8.条件允许时可注入低温水使水温下降2℃左右,缓解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