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桁拖网拖虾生产已成为沿海渔区海洋捕捞的重要作业方式之一,其产值在整个海洋渔业产值中的比例不断上升。由于该项作业方式属单船底层桁杆拖网作业,其网具设计、装配、操作调整以及渔场选择等技术性较强,稍有疏忽就会影响拖虾生产。尤其是桁拖网作业中的调整技术是捕捞生产技术中的关键。
根据近几年来的实践和总结,现对桁拖网渔具渔网调整技术与生产体会介绍如下:
一、网具规格选择及网具轻重调整
桁拖网作业主要捕捞栖息水层低、游动能力弱的虾,兼捕蟹、鲆鲽等鱼。随着拖虾强度的增大,作业桁场已逐步外涉深水渔场,海洋环境条件变得更加复杂。为提高海上生产的安全性,渔船吨位、马力不断增大,网具设计也需不断更新改良。
1.提高渔船功率利用率。现行拖虾网具在作业时,渔船(80--150HP)消耗功率占额定马力的10%以下,而拖网作业的渔船功率利用率为30%--40%。因此,只有增大网具规格,使网具宽度变大,曳行时扩大扫海面积,提高渔船功率利用率和产量。桁杆应采用外径110mm--159mm的无缝钢管,长度为渔船长度的0.9--1.1倍最为合适。
2.网口周长与网具长度比要合理。网具网口周长的确定主要根据使用桁杆长度及网口缩结系数,同时参照渔船马力。目前80HP--150HP渔船选用的小网目多囊型的网具较好,其主要规格、技术参数为:网口到网囊网目变化40mm--50mm,网口水平缩结系数0.25左右,网具长周比为0.07--0.10之间,网盖与全长比为0.175左右,网身与全长比0.32,网囊与全长比0.485,网囊3--10个不等。
3.正确配备、调整网具轻重是提高产量的关键,并能防止网具事故的发生。桁拖网设计中的浮沉力配备是对一般情况而言的,在不同潮汛、不同的海况时其沉浮力都要作适当调整。生产中的调整方法如下:
①大小潮汛时,小潮流缓,虾类栖息在底层或沙泥表层中,活动水层范围低;大潮汛流急,虾类易起浮,活动范围较小潮汛高。因此,大潮汛应适当增加浮力。
②不同海况时,无风浪、海水澄清,虾类常潜伏于沙底表层或缓游于底层;而刮风有浪水质浑浊天,虾类活动频繁,常钻出河泥缓游于水域近底层或中下层,因此,此时要适当增加浮力。
③昼夜变化时,虾类夜趋微光,缓游于底层或下层,栖息水层比白天高,因此应比白天稍加浮力。
④经常碰到网具吸沙破网事故时,可能在软泥底作业或吊纲过长、沉子纲过重过刹地、网腹受力松弛、网衣臃肿、拖速过慢等原因,应随机处理。
⑤避免破网事故发生,系结在桁杆上的8根叉纲对应2根长度必须相等,以求受力均衡,网具的浮沉力分布必须均衡。
二、拖速的确定和调整
1.渔船的拖速不仅与船型、机型、功率等因素有直接关系,还与网具的规格、曳网的长短、网具的浮沉力配备有关。桁拖网拖速一般指绝对拖速,可用定位仪测定船位来计算速度。
2.桁拖网在拖曳作业时,拖速快慢的调整应着重于对主捕对象、渔场、海况适应性,拖速的快慢主要决定于渔船的主机功率和转速。主捕虾时绝对速度应控制在1节左右。生产实践证明拖速在1--1.5节时网具较稳定,贴底性能好,如过慢的话,因扫海面积小而渔获量低;过快则下纲会出现跳动,部分沉子离地,网口高急剧下降,虾的网次产量会明显下降。
3.为了保持一定的拖速,必须视海况调整主机转速数。确定拖速快慢方法既可以观察舷边水花流动情况及船尾推进时打击水花的动向,还可以与周围同一拖向的船只比较快慢。实际生产中对转速的调整是相当灵活的:
①大潮汛及流急海区顶流拖网,主机转速应快些,顺流拖网主机应慢些。
②大风浪天,顺风拖网主机转速慢些,顶风拖网主机转速应快些。
③小潮汛流急海区顺流拖网应比大潮汛、急流海区顺流拖网主机转速快些。
④在底质较差的软泥底或沙质底(粗沙底)作业,一般拖速要比在沙泥底快些,应尽量避开软泥底作业,适当提高拖速,但以保持1--1.5节为宜,拖曳时间一般3小时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