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对虾水质问题与对策

2023-05-08 07:20

水体中氨氮含量过高,黄色、靛蓝、暗绿等水色是对虾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水质问题,及时正确处理,可提高效益,避免损失。优质水色通常呈茶色、茶褐色、淡绿色、翠绿色、浓而不浊的浓绿色或黄绿色。优质水既有利于虾防御敌害,又可避免阳光照射、便于荫蔽,为虾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一、常见水质现象处理

1.亚硝酸盐、氨氮的调控

培养有益浮游藻类,发挥其强大的氨吸收功能;或在池塘水面小区域内种植水生植物。

施培藻基应根据水体肥瘦程度,遵循“少施勤施”的原则。

出现亚硝酸盐、氨氮升高时可在市面上购买到专业的降低亚硝酸盐、氨氮的产品。

高温季节,中午光照强烈时,开动增氧机,搅动水体,使有毒氨从水体中溢散出去。

2.治理劣质水色

黄色:每亩施培藻基1~2公斤、“活菌素”1公斤、水产酶250~500克。

靛蓝、蓝绿色:每亩施“溶藻菌”250毫升与水产酶250~500克,第三天用培藻基1公斤加20倍塘水全池泼洒。

暗绿、灰绿色:施用“净水宝”1000克,24小时后用“活菌素”1000克与培藻基1公斤浸泡3小时后全池泼洒。

3.恶劣天气的水质维护

台风暴雨前,提高水位,投放颗粒氧,饲料中添加“护肝冰芪维C”、“胃康素”等。

台风暴雨过后,排掉池塘表层雨水,及时开动增氧机,投放一次生物制剂或底质改良剂。

二、养殖中后期水质调控

1.定期换水、消毒:每次换水量控制在塘水总量的20%左右,高温季节每15~20天对池塘水质进行一次消毒。

2.稳定藻相:如藻类大量繁殖,水色过浓,用净水的生物制剂来调节水色;如水色过清,除适量换水外,还要向塘中引入藻相较好的藻液,适量施培藻基。

3.应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生物制剂是目前较多采用的改水方法,也是今后推广无公害养殖必须采取的重要措施。水质恶化,藻相较差时,应尽快使用芽孢杆菌或光合菌。硝化菌繁殖较慢,应提前投放。使用时需避开消毒药物,一般消毒药施用4~5天后方可施用活性生物制剂。通常15天左右施用一次,酌情用量,但谨防过量。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