鳗鱼精养技术的现状及变革措施

2023-05-12 14:03

一、福建鳗鱼精养技术现状分析

福建省以精养池养鳗为主,其优势在于:

1.精养技术成熟,在调温、开口、投料、分选、防治病虫害等方面具有明显技术优势;

2.生产效率高,精养池养殖密度是土池养殖的10倍以上;

3.生产条件容易控制,受外界影响小,有利于反季节生产。

但精养技术存在固有缺陷:

1.养殖设施的保温效果差,热量损耗大,恒温效果差;

2.养殖用水量大,日换水量高达一倍至数倍;

3.病害发生频繁,存在药物残留超标风险;

4.养殖水温不稳定,导致饲料转化率低,养殖周期长。

二、鳗鱼精养的变革措施

1.减少换水

(1) 可大量节省水电费,降低养殖成本;

(2) 为提高养殖水温创造条件,可降低加温成本;

(3) 提高水温有利于饲料消化吸收,提高饲料效率。

2.健康养殖

(1) 频繁用药会使病原体产生抗药性,增加用药成本;

(2) 药物剂量稍大便造成鳗鱼应激,增加死亡率;

(3) 口服药物难以保障鳗鱼摄入适量药物;

(4) 滥用"保健药物"增加无效成本。

应采用健康养殖模式:

(1) 少换水,培养良性循环的养殖水体;

(2) 保持生态平衡,利用"生物防治"原理抑制病害;

(3) 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和天然防病能力。

3.控温养殖

少换水使加温保温成为可能,通过控制养殖水温:

(1) 提高饲料效率;

(2) 缩短养殖周期;

(3) 实现降低生产成本目标。

4.改善增氧条件

(1) 采用曝气管或微孔管增氧技术,实现水体均衡增氧;

(2) 在阴天、夜间及时补给溶解氧。

综上所述,通过减少换水、生物防治、控温养殖和改善增氧等措施,可提高鳗鱼健康养殖水平,保障产品质量安全,降低生产成本。经试验分析,这些措施可降低吨鳗成本近1万元。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