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沼虾是一种生长速度快、食谱广、营养丰富的经济虾类,体型大,最大可达40厘米,重600克,原产东南亚一带。池塘养殖虾体多呈灰黄色,不耐低温,生长适宜水温为20℃-34℃,对水体溶氧量要求较高。罗氏沼虾因其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而深受养殖户欢迎,江苏高邮市目前拥有罗氏沼虾养殖面积15万亩,成为全国罗氏沼虾成虾最大的输出基地之一。
但自2012年以来,扬州高邮地区相继暴发了罗氏沼虾的"滴星病",且以浙江淡水种系列最为严重,使养殖户蒙受重大损失。尤其在2015年的养殖过程中,进入7月下旬,气温升高,水温也相应增高,"滴星"更为严重,成为罗氏沼虾养殖过程中最为棘手的病症。
疾病流行情况:每次拉网过后,沼虾都会出现零星死亡的现象,一般不会出现大批死亡,死亡的沼虾一般都个体比较大,处于脱壳期的沼虾也较多。
病虾症状:拉网后沼虾吃食状况不好,且每天早上都有一部分沼虾在塘边缓游,虾摄食能力下降,并零星出现死亡。病虾有的胸肢、腹肢折断,有的尾扇不全,有的甲壳上有黑斑。解剖可见沼虾肝脏发白、肿大,肠内无物并带有发炎症状。
病因分析:
1.拉网时造成的机械损伤,拉网后消毒不彻底,加上沼虾应激反应导致吃食状况不好,抵抗力差,细菌感染。
2.高密度养殖及投喂高蛋白饲料,导致沼虾肝脏负荷加大,抵抗力下降,抗应激能力差。
3.拉网时遇上沼虾脱壳高峰期,易造成虾体受伤,脱壳不遂而引起死亡。
防治对策:
1.定期在饵料中添加保肝、免疫保健产品。
2.高温期间适当降低饲料蛋白,尽量停喂螺丝肉或冰鲜。
3.拉网前2天-3天,全池泼洒应激硬壳灵,促进罗氏沼虾硬壳。
4.避开沼虾脱壳高峰期,发现有松壳现象应推迟拉网时间。
5.拉网当天做好增氧工作,提前6小时全池抛洒原子氧等增氧产品,下网前一小时全池泼洒黄金多糖抗应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