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原。本病病原体为疖疮型点状气单胞杆菌。
二、流行情况。该病主要发生在青鱼、草鱼、鲤鱼、鲫鱼等鱼中,无明显流行季节,一年四季都有。一般水质污浊、养殖密度过大、水质较肥、鱼体受伤等条件下易发生此病。
三、症状。患病鱼背鳍基部的皮肤及肌肉组织发炎,红肿处凸出体表,触之有流动感,刺患部有灰白脓液流出。病鱼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缓慢,常离群独游。
四、预防方法。
1.水质管理:用微生态制剂改良水质,每亩(水深1米)首次施用1公斤,以后每15天用0.5公斤;也可用生石灰溶液、沸石粉等改良水质。
2.防止鱼体损伤:在扦捕、搬运等操作时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3.杀虫防治:使用虫克星、硫酸铜等杀虫剂杀灭体外寄生虫。
4.免疫接种:鱼种按时注射疫苗后用3-5%食盐水或20克/立方米高锰酸钾液浸泡10-15分钟。
5.药物治疗:
外用:0.3-0.5克/立方米二氧化氯全池泼洒;或用2-4克/立方米五倍子溶液喷洒。
内服:每100公斤鱼用三黄粉0.5-1公斤拌饵投喂;或用地丁、大青叶、大蒜粉按5:3:2比例配制药饵;也可用土霉素0.5公斤/100公斤鱼制饵投喂4-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