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黑豆病发病的症状有哪些?

2023-12-07 22:29

葡萄黑痘病,又称疮痂病,俗称蛤蟆眼、火龙黑斑、鸟眼病,是由葡萄痂囊腔菌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葡萄上的病害。主要危害葡萄的绿色幼嫩部位,如果实、果梗、叶片、叶柄、新梢和卷须等。

叶片初期出现针头大小红褐色至黑褐色小点,周围有淡黄色的晕圈,以后逐渐扩大,形成直径1~4毫米的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中央呈灰白色,稍凹陷,边缘暗褐色或紫褐色。后期病斑中部叶肉枯干破裂,而叶片出现穿孔。叶脉受害呈多角形病斑,造成叶片皱缩畸形,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幼叶受害后多扭曲,皱缩为畸形。

幼果受害,初期在果面上产生深褐色圆形小斑点,后扩大为圆形凹陷病斑,中部灰白色,外部深褐色,边缘紫褐色,似“鸟眼”状。多个病斑可连接成大斑,后期病斑硬化或龟裂。病果小而酸,失去食用价值。染病较晚的果粒,仍能长大,病斑凹陷不明显,但果味较酸。病斑限于果皮,不深入果肉。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出现乳白色的粘质物,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团。

新梢、蔓、叶柄或卷须发病时,初现圆形或不规则小斑点,以后呈灰黑色,边缘深褐色或紫色,中部凹陷开裂。新梢未木质化以前最易感染,发病严重时,病梢生长停滞,萎缩,甚至枯死。叶柄染病症状与新梢上相似。

葡萄黑痘病在葡萄开始萌动展叶时,病害就开始出现。春季及初夏温度上升、多雨,开始发病,到28-30℃,经常有降雨、湿度大,植株长出大量嫩绿组织,发病达到高峰。春季及初夏雨水多,发病重。天旱年份或少雨地区,发病显著减轻;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果园发病重;栽培管理不善,树势衰弱,肥料不足或配合不当等,都会诱致病害发生。冬季不清园或清园不彻底,园内遗留大量病残体,翌年可能发病重。

葡萄黑痘病的防治要点:葡萄展叶后至果实着色前,每隔10-15天喷药一次。其中以开花前及落花70%-80%时喷药最重要。因这段时间果实易感病,发病率最高。农药可选用1:0.7:200-240波尔多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代森锰锌600倍液,1.5%多抗霉素800倍防治黑痘病效果很好。追肥应使用含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的全肥,避免单独、过量施用氮肥,要搞好雨后排水,防止果园积水。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