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随着大黄鱼养殖规模的日益扩大,养殖区缺乏合理布局和规划,养殖密度过大,加上营养水平参差不齐,导致病害频发。据不完全统计,大黄鱼从育苗到养成,各种病害达20余种以上。本文就大黄鱼网箱养殖中常见病害及其防治综述如下:
1 瓣体虫病
1.1 病原与症状
大黄鱼瓣体虫属于原生动物纤毛虫,虫体大小52~98μm,半透明,腹部及背部前缘丛生纤毛。主要寄生在鳃部、体表及鳍条上,大量寄生时鳃部呈灰白色,鳃盖开闭困难,体表出现不规则白斑。病鱼常浮于水面,游泳迟缓,呼吸困难而大量死亡。
2 刺激隐核虫病
2.1 病原与症状
又称"白点病",虫体呈球形或卵形,内有4~8个念珠状大核。病鱼体表和鳃上布满白点,角膜寄生可致眼瞎。病鱼漂浮水面,反应迟钝,鳃部粘液增多,可引发成批死亡。
3 弧菌病
3.1 病原与症状
主要由副溶血弧菌、溶藻酸弧菌等引起。病鱼头部、下颌、腹部、鳃丝及鳍充血,胃肠道充气,胆管变长,肝充血,肾积水肿。腹部或头朝水面,作短时窜游后下沉死亡。
4 本尼登虫病
4.1 病原与症状
虫体椭圆形,长6~7毫米,前端有前吸盘,后端有后吸盘。寄生在鱼表皮及眼球上。病鱼不安,狂游擦身,体表出血溃疡,眼球寄生可致凸出充血、失明。
防治方法:
1.瓣体虫病:用5~10ppm呋喃唑酮海水浸洗2~4分钟,或200~250ppm福尔马林浸泡20分钟。
2.刺激隐核虫病:用0.5ppm硫酸铜淡水浸洗3~15分钟,或15~25ppm福尔马林浸洗24小时。
3.弧菌病:每天每公斤鱼用50~75mg抗生素或200mg磺胺类药物,连续喂3~7天。
4.本尼登虫病:用淡水加10~20ppm呋喃唑酮浸5分钟,或1/4000福尔马林浸10分钟。
除上述防治措施外,治疗时应同时服用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