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泥鳅养殖:泥鳅的秋冬季管理方法
【专家解答】鳅对水温的变化相当敏感,当水温下降到15℃以下时,其食欲减退,生长缓慢。当水温下降到6℃以下,泥鳅便钻入泥中15厘米深,呈不食不动的休眠状态。泥鳅能否安全越冬,关系到养殖效益。以下为泥鳅的秋冬季管理方法:
一、合理投喂,催肥增膘
泥鳅在水温10℃以上均可摄食。水温在20℃以上时是催肥关键期,应充分投喂;15℃以上摄食仍旺盛,不可放松;10~15℃时每天至少投喂1次。此期应加大动物性饲料比例,并拌入少量复合氨基酸及复合维生素,提高饲料利用率。低于10℃时,晴天中午仍可少量投喂。
二、搭建温棚,保温防寒
水温低于10℃时,生长减缓至停止,人工保温可延长生长期。做法:水温15℃左右时,在池四周插竹竿搭拱形棚架,覆盖透明塑料薄膜,既能保证光照又可减缓热量流失,延长生长期约1个月。适合小水面池塘。
三、安全越冬措施
露天池塘自然越冬方式有两种:
1.干池越冬:停食后放干池水,待泥鳅钻入底泥,覆盖15~20厘米厚草包或秸秆,保持底泥湿润不结冰。覆盖物不宜过密,避免窒息。泥土干燥时喷水润湿。
2.深水越冬:越冬前将水位升至1米,泥鳅钻入水下泥土冬眠。期间注意补水,防止水位过浅冻死。若结冰需及时破冰,避免缺氧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