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水温定投饵量。鱼类属变温动物,其消化摄食强度与水温相关。而鱼类发病率也往往与鱼类摄食强度紧密相联。一般说,在适温范围内(7~32℃),水温越高,鱼的摄食量越大。具体方法:早春时节,当水温上升到6℃以上时,每天投喂1次,每次喂量开始为当日存塘草、鳊鱼体重的3%~5%,然后逐渐增加。5月份以后,当水温上升到15~20℃,喂草量可增加到当日存塘草、鳊鱼重的50%,7~9月份,当水温上升到25℃时,日投草量可稳定为存塘草、鳊鱼重的80%。以后随着水温下降,投草量亦应要减少。
测水透明度定施肥量。池塘养鱼最适宜水体透明度为25~30厘米。透明度过低,说明水中肥料过多,光照能力降低,溶氧减少,这时鱼对饲料的消化力降低,抗病能力减弱,此时即应减少施肥量或立即停止施肥;如水透明度过大,说明水中肥料缺乏,浮游生物过少,塘中鲢、鳙等肥水鱼因缺饵而生长缓慢,抗病力减弱,这时要多施些肥料,即一般每5~7天施1次,每次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的有机肥50~80千克或化肥2~4千克。
测水pH值调节酸碱度。鱼类适宜生长在中性或微碱性的水体中,但由于养鱼塘经常因有机质存量大,水质常呈酸性,因此,鱼塘水体要经常进行检测,并及时调节水的酸碱度。具体方法:常年养鱼,水深1米,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20~25千克溶解后全塘泼洒,每半月1次。
测水中溶解氧定投饵量。溶氧不仅是鱼类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而且水中含氧量多少对鱼类的摄食率、饲料利用率和鱼体增重率都有很大影响。适宜的溶氧指标不能以鱼类是否浮头为标准,而应以保证鱼类食欲旺盛等正常生理需要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