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鱼病传播途径及其预防

2023-05-09 15:13

鱼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及预防方法

鱼病的传播途径多样,主要包括鱼体本身带有的病原体、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为有效预防鱼病的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

鱼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1.鱼体本身带有的病原体:

鱼种常携带大量致病菌或寄生虫,这些病原体寄生在鱼体表、鳍条、鳃瓣、肠道或腹腔中,当鱼体防御机能下降时,病原体大量繁殖,引发鱼病。

2.环境因素:

池塘环境复杂,是病原体的主要孳生场所。淤泥、水生植物、软体动物、水生昆虫等均为病原体的栖息地。病原体可通过水体流动传播,或在淤泥、水草中大量繁殖,部分病原体以软体动物、水生昆虫为中间宿主。

3.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导致病原体传播的途径包括:

饲养管理不当: 投喂被污染的饵料或施用未经发酵的有机肥,将病原体带入水体。

操作不当: 拉网、捕捞或并池过程中导致鱼体损伤,易感染水霉病、赤皮病等。

使用不洁用具: 网具、鱼盆等用具在使用后未经消毒,直接用于其他池塘作业,导致病原体传播。

预防鱼病传播的方法:

1.彻底清塘消毒:

鱼种放养前,清除淤泥和水生植物,曝晒池塘后注入适量水,用生石灰、茶粕、漂白粉或硫酸铜等药物进行消毒。

2.搞好鱼种消毒:

自育或购买的鱼种均需消毒后方可下塘。常用方法包括:

25~30g/L食盐水+90%敌百虫结晶浸泡10~15min。

10~12g/m³高锰酸钾+0.5g/m³B型灭虫灵浸洗8~10min。

20~30g/L食盐水+1g/m³敌百虫+0.8g/m³硫酸铜混合液浸洗鱼体。

3.加强饲养管理:

水体消毒: 定期用强氯精、硫酸铜等药物进行池塘水体消毒。

科学投饵施肥: 投喂新鲜饵料,草料可用硫酸铜或漂白粉溶液浸泡。有机粪肥需发酵腐熟后再施入池塘。

渔具消毒: 网具等用具使用后曝晒或用药消毒,做到专地专用。

及时处理病鱼: 发现病鱼后立即捞出确诊并治疗,病鱼尸体应烧毁或深埋。

捕杀敌害: 用毒饵诱杀蛙、水鼠等敌害,防止病原传播。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切断鱼病传播途径,降低鱼病发生率,保障养殖效益。

推荐文章

© 2025 农业种植网